州委编办三把“利剑”出鞘 强力清淤消肿重塑编制刚性约束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7-23 】     【选择字号:

   超编问题如同机构运行肌体上的赘疣,不仅影响机构高效运转,还加重了财政负担,面对这一顽瘴痼疾,州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以刮骨疗毒的决心“亮剑”攻坚,多措并举消化超编人员,一批历史超编积弊有效化解,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显著提升,为全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精准溯源,锁定病灶靶向发力。全面摸清底数,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州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情况开展“地毯式”核查,建立详实动态管理台账,将每一名超编人员信息精准锁定,为精准整改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剖析根源,对超编人员、超编原因进行拉网式排查和精细化对比分析,区分历史遗留、违规进人等不同类型,精准定位问题症结,为制定“一单位一计划、一人一策”整改方案提供坚实依据。公开晾晒问题,建立整改清单销号制度和督办落实制度,向相关部门单位书面反馈核查结果与整改要求,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将责任压力传至神经末梢。

  多措并举,打出硬招清淤消肿。坚持刚性消化“减存量”,充分利用自然减员(如退休、调出、辞职等)腾出空编,优先用于消化超编人员。通过从优秀事业干部中选任调任公务员、积极鼓励事业干部参加公务员招考等方式,稳妥有序减少超编存量。严控入口“遏增量”,牢牢扎紧进人“篱笆”,对超编单位实施“编制使用冻结令”,暂停办理一切新增人员用编核准手续。从严落实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的铁律,从源头上遏制超编问题再生。优化结构“促均衡”,着眼长远发展,结合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推动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民生领域、基层一线科学倾斜。探索跨部门、跨层级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盘活沉淀资源,提升编制使用效益。

  标本兼治,筑牢长效管控堤坝。强化刚性约束,坚持将机构编制问题纳入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不断提升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深化数据赋能,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实现编制核定、人员出入、工资关联等全链条动态监管与智能预警,确保数据“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严肃纪律"红线",对整改不力、弄虚作假、顶风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纪律提醒,做到警钟长鸣,确保始终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用权。强化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机构编制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编制就是法律”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供稿:姚彩娟

编办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