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科普工作队
事证第 162300000051 号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
法定代表人 |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科普 |
|||
住 所 |
合作市东二路 |
|||
法定代表人 |
王胜忠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南州科学技术协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87 |
13.97 |
|||
网上名称 |
甘南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公益 |
从业人数 |
1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执行,无变更登记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1、 全面落实省科协提出的“两行动、两建设”的工作要求,面向四类人群,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一年来各级科协主办各类科普讲座和科普报告会75场次,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26场次,编写编印科普读物12000册,赠送、发放各类适用技术资料2.3万余份,受益群众达4.6万余人。 2、面向重点人群,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全州各级科协组织把科技培训作为实施《纲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全州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31期,年培训总人数达6750人次,其中培训党员干部584人次、妇女600人次、返乡农民工1500人次,带动农牧户1500户。3月份,卓尼县科协在额尔钦乡大力村开展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就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新品种特性介绍,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向农牧民进行了培训。 3、加大辐射带动,增强科普惠农示范效应。合作市科协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种植藏中药材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强对群众种植塘沽特大黄的引种,从技术、资金上给予了支持,示范推广500亩。以拉寨蔬菜种植基地、牙娄生态养殖基地,恒达饲草料加工基地为平台,引导带动农牧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卓尼县科协邀请省农民技术专家、甘肃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石有太及甘肃省中医学校高级讲师丁海军前往卓尼县藏巴哇乡举办了以中药材发展前景与粗加工及如何栽培、育苗、育肥、移栽等内容的科技示范培训活动。同时,对卓尼县藏中药材发展前景与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带动周边群众500户。 4、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有声有色;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上报甘肃省29届青少年科协创新大赛作品32件(幅),获“甘肃省青少年创新大赛辅导员方案” 一等奖1项,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 一等奖1项,获“儿童科幻绘画奖”12项,组织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获高中组二等奖1项。二是“科技活动周”氛围浓厚。州科协提前着手、提前准备、提前安排。开展了以“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活动。共开展活动12次,科学调查体验活动3场次,益智玩具进课堂5场次。三是“科普日”活动内容丰富,围绕“创新发展、全民行动”活动主题,州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日广场主题科普活动,向群众开展了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气象知识等宣传活动,免费发放资料600份(册)。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根据甘南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十五部门《关于开展2014年全州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活动中发放了《食品安全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居民预防与健康实用指导手册》等书籍5000册(份),群众对食品消费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四是扎实推进“双联”行动,认真实施科普富民行动。州科协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中心,先后10次进入到“双联”点,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并重点从科技信息、科学知识、技术推广和惠民富民政策上进行宣传,先后发放赠送防震减灾知识读本300册、科普挂图100幅、资料1000余份,主要领导还专程购买面粉慰问了帮扶户。五是反邪教宣传警示教育初见成效。一是在反邪教协会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利用科普橱窗、科普画廊悬挂反邪教挂图,张贴反邪教标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利用科技下乡之际,帮助农牧民群众了解邪教组织的危害,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2000年5月26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本条例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填表人: 虎淑贞 联系电话:18093937559 报送日期:2015年03月12日